图为“关东绣”非遗技艺传习活动现场
强化党建引领、善用文化传承,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成功打造“红色传承 幸福驿站”党建文化品牌,走出一条党建引领“非遗+文化+就业+活动”的融合发展新途径。
非遗+传承 提升社区文化内涵
心手传承,鲜活匠艺。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党委联合申慱亚洲官方网: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能者为师”非遗文化传承合作共建协议,定期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到社区展示精心准备的非遗作品,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带领居民一起体验非遗作品的特色魅力,共享文化盛宴。
活动开展期间,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组织4次非遗手工制作。裁剪纸、做面塑、绣荷包……在老师指导下,一针一线、一捏一揉,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呈现在眼前,传统手工技艺在社区得到传承。 非遗+就业 拓宽群众致富道路 建设非遗传承阵地、培育非遗传承队伍。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党委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社区发展和居民再就业资源。 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辖区下岗职工较多,部分居民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再就业,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居民就业服务工作,社区联合龙潭区妇联开展“关东绣”就业培训,组织居民参加非遗技艺传习活动。目前,社区20余名非遗传承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再就业的技能。 非遗+文娱 注入传统文化魅力 以非遗传承为导向,打造精品文艺节目;以非遗传习为方法,培养优秀非遗人才。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党委把非遗传承作为创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保护和传承并重,探索“非遗+节庆”发展新思路,为非遗文化开辟活化新路径。组建模特队、舞蹈队、三句半表演等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在“我们的节日”等大型文化活动中专设非遗传统节目,绣荷包、投壶、旗袍秀、民乐表演、京剧……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传统文艺表演,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文化体验,还进一步营造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浓烈氛围。 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社区党委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为民服务相结合,以保护、传承、运用为主线,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服务型社区。接下来,社区将继续链接多方资源,持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提高辖区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让非遗“潮”起来,让非遗文化“兴”起来。 |